中国西藏网 > 名家专栏

上世纪40年代的“国立拉萨小学”一瞥

发布时间:2022-11-19 14:2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1941年元旦,拉萨雪后初晴。冬日的阳光照进了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二楼拉萨小学的教室。一个让各族师生兴奋异常的消息不胫而走,国民政府批准将该小学正式改名为“国立拉萨小学”。自此,1938年建立的这所学校开始有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1946年新校长邢肃芝走马上任后,国民政府将拉萨小学的经费增加到十万卢比以上,教职员工的工薪提高了三至四倍,即使当时教育部长的薪水也没有拉萨小学校长高,且“一律以卢比按拉萨市面比值折合藏银支付”,以不受内地法币贬值的影响。

  教职员工增至20余人,聘请了水平高的汉、藏、英文老师,扩充了教师队伍,曾任孟买大学教师的康刚民、云南大学教师李有义、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胡继藻等一些具有高等学历的人员先后进校履职。学校还曾请西藏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擦珠活佛教授藏文。这期间学校添置、补充了教学用具;调整了学校的人事与课程安排;建立了会计制度;订立了假期规则。当时西藏物资匮乏,办学所需的大部分物品都要从印度运过来。练习册是在印度印刷采购,书籍和其他文具则从内地购买,再由当时的外交部利用外交邮包空运至印度后转运拉萨。

  具备了以上种种,学校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1946年春季开学,学生报名踊跃,一下就招收了187名,开设了13个班。秋季开学,学生人数增为206人。除了在拉萨的汉族和回族子弟,还有多名藏族学生,引起拉萨各界的高度关注。


拉萨小学部分学生(图片引自邢肃芝著《雪域求法记》)

  这期间,因为学校成绩斐然,影响大增,不少贵族子弟也慕名前来就读。拉萨小学专设一个特别班,招收贵族、富商的孩子,他们的教学是汉藏文一起上。在这个班里先后就读的贵族子弟不少。如詹东家族的三兄妹,即詹东色、詹东·慈汪、詹东·扎西曲准。詹东色有个汉语名字,叫詹逢春(又称詹植棠。他是个对中华文化非常喜爱的贵族子弟,会一口流利的四川话,还跟阿旺堪布的一位汉族徒弟学会了唱京戏。他曾在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进藏主持达赖喇嘛坐床典礼时,全力给予了帮助。此外,在拉萨小学上学的还有玛朗巴”家族、“稽卜”家族的子弟。十四世达赖的二哥嘉乐顿珠也曾在这里学习过。其他还有边觉、唐麦、夏扎、雪贵巴等的子女。


部分藏族学生名单(图片引自徐桂香主编《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选辑》)

  拉萨小学不收取学费。各族学生所有费用由学校承担,对于一些困难学生还给予适当补助。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发给学生两套校服。

  据著名学者赤烈曲扎回忆,这个学校跟当时内地的中小学校差不多,里面分几个年级,一二年级还教藏文,三四年级以后就没有藏文课了。主要有国语、算术、社会、公民、自然、常识、作文英文、图画、音乐等课程。

  学生要背《三字经》等,背完了还要默写,四年级开始要写作文。公民教育主要讲孙中山的故事。课程设置有普通常识,讲为什么刮风、下雨、下冰雹。但不光讲科学常识,还有一些哲理常识。“再就是音乐课,不见得讲多少乐理,老师用一个脚踏风琴伴奏教大家唱,把歌学会就行。”学校的操场设在“联欢社”(租借贵族桑珠颇章家),大概位置是现在西藏群艺馆一带,约1200平方米院落,距学校约百米远,改建成礼堂约180平方米,又平整操场。“联欢社”的礼堂就是学校搞周会的地方,那里也是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搞各种联谊活动的场所,还有一个简易操场可以进行体育锻炼,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拔河比赛等。学校各类活动较多,如1948年拉萨小学10周年校庆,师生们还演出了两场话剧,一出话剧是老师演出的讽刺时弊的话剧“黄金梦”,另一出是学生演出的儿童话剧“新生岛”。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每周一举行周会,升国旗,要给孙中山像敬礼,念诵“国父遗训”,唱校歌《我爱中华》,这首歌颇具爱国情怀,歌词为:

  “中华!中华!我们民族的老家。中华!中华!生生世世地爱他。试登昆仑山上望,黄河长江东流下;农田连绵千万亩,稻、麦、茶、桑、豆、棉花,这是中华!这是中华!试翻历史从头看,四千余年古文化,绵延不息到现在,常能应时发新芽,这是中华!这是中华!中华!中华!我们民族的老家。中华!中华!生生世世地爱他。”

  校长、教务主任再布置相关工作。学校很重视“国语”教育。国文课程统一使用当时教育部的统编教材(难以人手一册,有学生共用课本的情况)。

  拉萨小学学生最多时,达到了300多人,毕业的学生也为西藏的建设,为汉藏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赤烈曲扎,汉名瞿国纲(1937-2018),解放后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后来担任西藏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西藏博物馆馆长等职,退休后受聘担任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全国民族团结奖、全国汉藏翻译一等奖、全国优秀民间作品三等奖、西藏珠峰金质奖章等诸多荣誉。陈乃文(1931-)于1956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58年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参与西北藏族调查工作,参与编著多部关于藏族的社会调查著作。著有《藏文历史著作文选》《西藏门隅地区若干资料》《藏族史料集》等。(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喜饶尼玛)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