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纪录片《青绿甘南》:天地有大美

发布时间:2023-02-09 10:31:00来源: 甘肃日报

  1925年春,美国植物学家洛克走进一片梦幻般的山川,并被眼前的绝美景色深深震撼。他由衷地赞叹:“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

  这片美丽的土地,就叫甘南。

  在此后的岁月里,这里经历了人与自然相互博弈又和谐共生的跌宕起伏,见证了古老大地与现代文明的相互碰撞又并行不悖的非凡历程。

  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又发生着怎样的深刻变革以及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日前,自然人文纪录片《青绿甘南》在央视播出,将这一切娓娓道来。

  一

  从青山绿水到广袤草原,从环境革命到产业发展……纪录片《青绿甘南》,分为《有无相生》《天地仁心》《音声相和》三集,以百余分钟的时长,通过20多位人物的故事,从历史的维度与当下的变革切入,将中国传统自然观与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勾连,以宏阔的视野、思辨的笔法和细腻的叙事,生动讲述作为黄河、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和补给地、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甘南大地,10年来所激荡起的华彩蝶变。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该片从创作伊始,就将“真实性”作为追求的目标。在历时一年多的创作摄制过程中,主创团队深入甘南大地采访采风,将基层一线作为镜头聚焦之处,前期采访100多位人物,从中捕捉灵感、寻觅故事,进行艺术加工和素材提炼,并将最精彩之处予以呈现。

  “甘南生态环境巨大变化的故事,本身就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是当代中国生态变化的一个动人缩影。因此,用一部格局开阔、视野宏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纪录片,来讲好甘肃故事,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文艺的使命。”本片制片人、总导演李剑兵说,“从这部作品的首映和播出情况来看,反响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令人动容的草原故事、来自甘肃的故事能让更多人喜欢,这让我们感到很庆幸。因为,这些故事是真实的,就来自我们的身边。”

  二

  纪录片《青绿甘南》是继2021年创拍纪录片《红色甘南》之后,甘南州委、州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实施重大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甘南环境革命为依托,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一影视项目。

  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甘肃省广电局指导,兰州君健影视承制,甘肃作家王登渤、滕飞撰稿,著名作家任林举、作曲家徐鲤等国内知名创拍团队担纲制作。

  唯美的影像画面、有纵深感的诗意叙事、多姿多彩的音乐,是纪录片《青绿甘南》流溢出的主要特点。

  如同撰稿王登渤所说,关注甘肃,为甘肃而写,进而写好甘肃,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使命。面对甘南的沧桑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生态理念的践行,以及甘南人的风采,都是主创团队义不容辞要去面对、表现和弘扬的。相比于历史类纪录片的情景再现和“寻觅古代的吉光片羽”,《青绿甘南》是书写当代,是客观记录,用最朴实的语言去呈现真实的、当下的、有温度的甘肃,并从中找到震撼,比如,影片中几乎所有的空镜都无须雕饰,就是人间至美的风光,对主创而言是一份感动,相信也会打动所有的观众。

  该片音乐制作人徐鲤,系国内知名作曲家、音乐导演、声音指导。音乐风格多样,以旋律见长。作品涵盖影视、纪录片、游戏、动漫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纪录片《中国》《河西走廊》《盛会》等。

  在《青绿甘南》中,徐鲤结合每集主题,用多样的音乐风格来展现多姿多彩的甘南所呈现给观众的样貌。片中每一集的音乐主题各不相同,其中第一集配乐风格偏向new age(新世纪音乐)和原生态感,把甘南独特的色彩勾勒出来,给观众以整体认知感;第二集更多表现甘南的自然生态和高原生灵,音乐聚焦具体对象,配乐使用戏剧性较强的编配手法配合“剧情”;第三集聚焦甘南生态产业发展以及年轻一代的故事,摄制组在拍摄时记录下很多当地青年原创歌曲及音乐活动同期,这些鲜活的素材在片中都可以看作是从音乐的视角来叙事。(本文配图为纪录片《青绿甘南》海报和剧照,兰州君健影视提供)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