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2 > 援藏工作 > 一线聚焦

北京援藏干部杨帆:高原方舱里的“掌舵人”

发布时间:2022-09-29 14:31:00来源: 北京援藏

  8月26日凌晨,由北京市14家医院305名医生、护士、感控人员组成的北京市第二批援藏医疗队紧急奔赴雪域高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紧急受命,担任医疗队领队,成为高原方舱的“掌舵人”。近一个月时间里,他带领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硬核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一路勇进奋战,接管方舱、搭建架构、建章立制、高效运行,为拉萨抗击疫情带去首都力量、首都智慧,为西藏抗疫贡献了坚实的力量。

  勇挑重担,最短的时间全面接管高原方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医疗队出征前,杨帆这样激励队员。没有人生而英勇,只因为选择了无私与无畏,只因为选择了负重前行。305名医疗队员来自北京市14家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专业,如何整编为一个高效工作的团队?如何在短时间内投入战斗?如何适应方舱救治工作?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使团队快速、有效、科学地投入工作,在飞往拉萨的航班上,杨帆就开始和医疗队骨干成员讨论工作布局……

  医疗队抵达拉萨当晚,还未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杨帆就带领几家医院的骨干队员来到会展中心2号馆方舱指挥部调研,与拉萨有关方面研究接管事宜。8月27日,医疗队全面接管会展中心2号馆方舱。当日即成立方舱指挥部、医疗组、护理组、感控组、信息组和物资组,各组各司其职,迅速开展工作。研讨制定方舱工作方案,优化空间布局、工作流程,明确值班排班;对物资、药品、床位、护理单元等进行配备,对床位进行梳理,建立了感染者信息管理流程;对医疗队员进行了严格的管控防护培训和考核;建立感染者出入舱制度、方舱医院感控制度,严格按照感控流程对方舱过渡区域进行改造和优化,每一个细节都反复论证、认真落实,确保每个细节不出差错。

  在“各组各司其职”的基础上,按照临床专业互补、新老队员结合,形成医疗护理分组,根据临床工作重点进行医护人员排班安排及调整。14家医院的医疗队员合理分工、团结互助,拧成了一股绳,核酸采集、出舱、入舱、转诊、救治越来越高效,感控消杀流程越来越规范……这些背后,都有方舱“掌舵人”杨帆殚精竭虑的付出。

  “既要高效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还要照顾到医护人员的身心感受。看到大家能休息好、精力充沛,我心里才踏实。”杨帆表示。

  求真务实,全队最“细致”的外科医生

  医疗队中“90后”占多半,虽然有接近五分之一的队员承担过抗疫工作,但是具有方舱工作经验的队员寥寥无几。作为领队,杨帆深知,必须和这支年轻的队伍共同迅速成长。为此,杨帆每天深入一线,为各单元的工作细节、漏洞和问题提出研讨和改进意见。他牵头建立严格的工作例会制度,每晚八点各组负责人和各医院队长准时开会,针对当天的工作问题和第二天的改善措施进行讨论。从一个口罩地发放到核酸采样的手法,从“三区两通道”的布局到舱内所有的通风口,杨帆都详细了解,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被队员称为全队最细致的外科医生。

  感染防控是医疗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杨帆常常提醒,“大家一定要时刻绷紧防护的这根弦,科学防护科学管理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基础。”医疗队根据方舱特点,由感染防控专家制定感染控制流程,分期、分批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的培训,对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风险点进行评估,并在保障医疗质量前提下尽量减少感染传播风险高的操作;同时选拔资深、优秀护士作为感染防控护士,负责监督、帮助每一位医务人员把控工作区内感染防控的细节。

  接管方舱初期,杨帆了解到核酸采样和检测速度成为影响患者康复出舱效率的瓶颈。于是,他和护理组、信息组详细调研采样和信息比对流程,多次与实验室沟通,因地制宜想办法,优化流程,加强协作,提高核酸采样效率。经过一系列调整,将全舱感染者集中采样耗时从初期的三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检测结果出来后收集比对的时间也从原来的十余个小时缩到四小时之内,大大提高了方舱运行效率。

  “日益顺畅的方舱工作,规范化的诊治流程,这些都得益于奋战于一线的医护人员,大家的拼搏值得尊敬。我们要形成合力,竭尽全力,科学救治每一位患者,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杨帆表示。

  深入一线,永远和队员并肩战斗的“老大哥”

  杨帆明白,这次出征,既要圆满完成既定工作任务,也要保护好每一名队员,保证他们的平安健康。为此,必须要有科学严格高效的管理和严明的纪律,更要有周密细致的服务,让每一名队员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必须要确保他们每一个人平安健康。他们每一个人平安健康,我们才有可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杨帆表示。

  方舱内,队员们经常能看到杨帆满眼血丝、一身疲惫,但还在坚持工作,实地了解队员的工作状态和舱内工作情况。一天深夜,舱内一名6岁的男孩可疑急腹症。舱内工作的年轻医生知道他刚忙了一整天,本不想在深夜打扰他,但是当他得知消息后说“这是我外科医生该干的事呀”,然后迅速指导舱内医生查体、根据症状体征制定处置方案。当天夜里,这名男孩转危为安,并在一周后康复出舱。

  杨帆始终强调感染防控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反复叮嘱每一位队员在特殊的环境下,务必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务必用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去做好防护和救治的工作。有些队员说,“杨队挺严厉的”,尤其是要求大家执行各种防控要求时;但有时又像“老大哥”一样,当队员们在舱内出现身体不适时,他总是尽全力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保证队员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当了解到一些队员驻地没有吸氧条件时,他急切地帮助协调物资,很快解决吸氧的需求,使队员在进舱工作前调适好身体状况。工作例会上,杨帆也总是鼓励队员们建立必胜的信念,一直为大家加油打气,让队员们能有饱满的情绪去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永远和队员战斗在一起,不辞辛劳、事必躬亲,使得整个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勇于战斗、敢打硬仗。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作为领队、方舱里的“掌舵人”,杨帆冲锋一线,把整个医疗队变成了团结奋进、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临时党支部书记,他率先垂范,带领医疗队不负使命,为拉萨新冠疫情的控制发挥自己应尽的力量。队员们全力以赴,发挥队内各专业的临床救治优势,为舱内患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患者欣慰的笑容和由衷的感谢。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他们是女儿、妻子、母亲,他们是儿子、丈夫、父亲,他们更是医务工作者,穿上这身白衣,就肩负起使命与责任。他们本是文弱之躯,却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硬核力量;他们逆行出征,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使命必达的先锋“战士”。“我们的团队是一支能打胜仗、硬仗的团队!胜利就是一起坚持到底!”杨帆骄傲地说。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