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党建网及其微平台发布“党建好书”1月书单,《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入选。
跨越千里赠图书,书香绵绵连两地。日前,南京图书馆援建拉萨市图书馆的第二批4万册图书跨越四千公里终于运抵拉萨。
近日,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乡村振兴局编写的“纪录小康工程”系列丛书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全景录》一书,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屈指数来,2022年出版的《深入文明史的中国思想史》已经是我的第68本书了。可以说,这算是我的专著中的重头货。
近日,为搭建林芝文学爱好者阅读与沟通的平台,提升林芝文学创作水平,由林芝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礼赞二十大、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作品《山海间》分享会在林芝市智慧书屋举行。
“17—20世纪藏医挂图——曼唐”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是继《四部医典》(金汁手写版和16—18世纪木刻版)后,又一藏医重要文献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前有常书鸿,后有樊锦诗。作为敦煌莫高窟第二代守护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学专家、被誉为“大漠隐士”的段文杰先生,也留下了值得被铭记的敦煌往事。
远行,是作家卢一萍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在边防部队待了20年,走遍西北近8000公里的边防一线。从茫茫大漠到边疆哨所,卢一萍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位行走在旷野中的写作者”。
1月17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正在位于北京的国家典籍博物馆内展出。
作为一名高原老兵,面对西藏这片高天厚土,我始终心怀眷恋。书里的每一行文字、每一个故事,读来都倍感亲切,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青春岁月,也让我加深了对老西藏精神的认知。
1月10日—30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将在线上举办“我们的节日-猜谜语,文字陪你过新年”迎新春全民阅读推广系列活动。
记者1月3日从四川美术出版社获悉,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唐卡艺术:传承与创新》藏汉对照版经过3年精心打磨已正式出版发行。
藏族文学是中国文学桂冠上一颗闪耀的瑰宝,它反映着藏民族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发展变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2年,西藏自治区图书馆紧紧围绕公共图书馆职责使命,扎实推进免费开放服务,有序开展品牌阅读推广活动,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